From 665435cb457234df997e381aefe8003b86a9c3ed Mon Sep 17 00:00:00 2001 From: Xin LI Date: Mon, 11 Oct 2004 18:37:56 +0000 Subject: Synchronize with Simplified Chinese Project's repository: Sync handbook with English revisions: 1.67 -> 1.69 bibliography/chapter.sgml 1.174 -> 1.181 config/chapter.sgml 1.140 -> 1.142 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1.120 -> 1.121 mail/chapter.sgml 1.356 -> 1.357 mirrors/chapter.sgml 1.30 -> 1.31 network-servers/chapter.sgml 1.242 -> 1.246 pgpkeys/chapter.sgml 1.225 -> 1.228 security/chapter.sgml 1.47 -> 1.48 users/chapter.sgml 1.152 -> 1.154 x11/chapter.sgml Typo corrections and language improvements: handbook/basics/chapter.sgml [1] [2] handbook/install/chapter.sgml [1] handbook/introduction/chapter.sgml [1] handbook/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[3] [4] handbook/serialcomms/chapter.sgml sgml/authors.ent Spotted by: jellen [1], ubet [2], Neptune[3] on the FreeBSDChina community forum, delphij Work done by: delphij, gavin (FreeBSD.org.cn) [4] Obtained from: The FreeBSD Simplified Chinese Project CVS Approved by: murray (mentor) --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asics/chapter.sgml | 6 +- .../books/handbook/bibliography/chapter.sgml | 6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config/chapter.sgml | 31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stall/chapter.sgml | 4 +- .../books/handbook/introduction/chapter.sgml | 17 +- .../books/handbook/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| 44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ail/chapter.sgml | 14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irrors/chapter.sgml | 11 +- .../books/handbook/network-servers/chapter.sgml | 1176 ++++++++++++++++++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pgpkeys/chapter.sgml | 19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security/chapter.sgml | 14 +- .../books/handbook/serialcomms/chapter.sgml | 2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users/chapter.sgml | 4 +- 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x11/chapter.sgml | 4 +- 14 files changed, 1267 insertions(+), 85 deletions(-) (limited to 'zh_CN.GB2312/books')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asics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asics/chapter.sgml index f43b3fb2a7..9dfbbc71cb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asics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asics/chapter.sgml @@ -1595,7 +1595,7 @@ total 530 &man.ps.1;支持使用各种选项去改变显示出来的内容, 最有用的一个就是auxww。 - 选项显示出所有运行进程的内容,而且显示出进程的并一定是您的进程。 + 选项显示出所有运行进程的内容, 而不仅仅是您的进程。 选项显示出进程所归属的用户名字以及内存使用, 选项显示出后台进程。 而 选项表示为 &man.ps.1; 把整个命令行全部显示完, @@ -2011,7 +2011,7 @@ Swap: 256M Total, 38M Used, 217M Free, 15% Inuse FreeBSD本身也带许可多有强大功能的文本编辑器, 例如 vi。还有其他在FreeBSD Ports里几种, 像 emacsvim。 - 这些编辑器有着强大的功能但同时学习起来比较复习。 + 这些编辑器有着强大的功能,但同时学习起来比较复杂。 不管怎样,假如您从事文字编辑方面的工作, 学习如vimemacs 这些有强大功能的编辑器用法, @@ -2035,7 +2035,7 @@ Swap: 256M Total, 38M Used, 217M Free, 15% Inuse 建立设备节点 - 当增加一个新设备或付加设备需要寻求支持时, + 当增加一个新设备或附加设备需要寻求支持时, 您也许需要在新设备上建立单个或多个的设备节点。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ibliography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ibliography/chapter.sgml index 4860c6a2d5..fcb48da334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ibliography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bibliography/chapter.sgml @@ -1,7 +1,7 @@ @@ -415,8 +415,8 @@ - Marshall Kirk McKusick, George V. Neville-NeilThe Design -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BSD UNIX Operating System. + Marshall Kirk McKusick, George V. Neville-Neil The Design +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BSD Operating System. Boston, Mass. : Addison-Wesley, 2004. ISBN 0-201-70245-2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config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config/chapter.sgml index 512f6d29b9..c4983bd5b7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config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config/chapter.sgml @@ -1,7 +1,7 @@ @@ -339,10 +339,10 @@ esac exit 0 - 这个脚本提供了一个 start - 和 stop 选项, - 这可以让应用程序被当作组件(utility)来引用。 - 可以在 /etc/rc.conf 写这么一行: + 这个脚本提供了一个 stop 和 + start 选项, 用于操作这里称之为 + utility 的应用程序。 可以在 + /etc/rc.conf 中加入这样一行: utility_enable="YES" @@ -2060,8 +2060,8 @@ device_probe_and_attach: cbb0 attach returned 12 而不会征求 OS 的同意。 第二, APM 逻辑是嵌入 BIOS 的, 因此它是在 OS 的控制之外运转的。 这意味着用户只能通过通过刷新他们 ROM 中的 APM BIOS - 才能够解决某些问题; 而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操作, 一旦失败, - 则可能使系统进入一个无法恢复的状态。 第三, APM + 才能够解决某些问题; 而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操作, + 因为它可能使系统进入一个无法恢复的状态。 第三, APM 是一种制造商专属的技术, 也就是说有很多第三方的 (重复的工作) 以及 bugs, 如果在一个制造商的 BIOS 中有, 也未必会在其他的产品中解决。 最后但绝不是最小的问题, APM @@ -2130,12 +2130,13 @@ device_probe_and_attach: cbb0 attach returned 12 使用和调试 &os; <acronym>ACPI</acronym> - ACPI 是在本质上是一种发现设备、管理电源使用, + ACPI 是一种全新的发现设备、 管理电源使用, 提供过去由 BIOS 管理的访问不同硬件的标准化方法。 让 ACPI 在各种系统上都能正确使用的工作一直在进行, 但许多主板的 ACPI 机器语言 - (AML) 字节代码中的 bug, &os; 的内核中资系统设计的不完善, - 以及 Intel ACPI-CA 解释器中的 bug 仍然市场会出现。 + (AML) 字节代码中的 bug, &os; 的内核中资系统设计的不完善, + 以及 &intel; + ACPI-CA 解释器中的 bug 仍然不时会出现。 这份文档期望能够帮助您协助 &os; ACPI 的维护人员来找到您所观察到的问题的根源, @@ -2153,7 +2154,7 @@ device_probe_and_attach: cbb0 attach returned 12 如果您希望提交一个问题, 请确保将下述信息法到 - freebsd-acpi@FreeBSD.org + freebsd-acpi@FreeBSD.org: @@ -2163,13 +2164,13 @@ device_probe_and_attach: cbb0 attach returned 12 boot - 之后得到的 dmesg 输出, 包括任何在重现 bug - 之后出现的错误信息。 + 之后得到的 &man.dmesg.8; 输出, 以及任何在重现 + bug 时出现的错误信息。 在禁用了 ACPI 之后的 boot - 的 dmesg 输出, 如果您发现禁用 ACPI + 的 &man.dmesg.8; 输出, 如果您发现禁用 ACPI 能够帮助消除问题。 @@ -2232,7 +2233,7 @@ device_probe_and_attach: cbb0 attach returned 12 ACPI 驱动必须要处理固定表, 实现字节码解释器, 并修改驱动程序和内核, 以接受来自 - ACPI 子系统的信息。 对于 &os;, Intel + ACPI 子系统的信息。 对于 &os;, &intel; 提供了一个解释器 (ACPI-CA), 它在 Linux 和 NetBSD 也可以使用。 ACPI-CA 源代码可以在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stall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stall/chapter.sgml index 5b8cfaab66..cbf911e174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stall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stall/chapter.sgml @@ -2049,7 +2049,7 @@ Mounting root from ufs:/dev/md0c Enter 确认安装 安装所需的时间会根据您所选择的软件、安装介质以及您电脑的速度而有所不同。 - 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信息来显示目前蝗进度。 + 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信息来显示目前的进度。 当您看到下面的信息表示已经安装完成了: @@ -2244,7 +2244,7 @@ installation menus to retry whichever operations have failed. 选择 &gui.yes; 然后按 Enter 将会将机器的网卡转为启用状态。机器下次启动 - 的时候即可实用。 + 的时候即可使用。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troduction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troduction/chapter.sgml index e9cc4ad4c3..9f0a653650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troduction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introduction/chapter.sgml @@ -586,15 +586,14 @@ FreeBSD Project goals - FreeBSD 项目的目标是为那些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 - 不需要有任何限制的人提供软件。 - 我们中的许多人对代码(和计划)都有非常大的投入和研究, - 当然也不介意一些资金上的补偿,不管是现在或者将来。 - 但是,我们确定不准备坚持这么做。 - 我们认为我们的首要使命是为任何人和新来者提供代码, -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。以便代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, - 带给使用者最大的好处。 - 我认为这是自由软件和我们的狂热支持者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。 + FreeBSD 项目的目标是无附加条件地提供能够用于任何目的的软件。 + 我们中的许多人对代码 (以及项目本身) 都有非常大的投入, + 因此当然不介意偶尔有一些资金上的补偿, + 但我们并没打算坚决地要求得到这类资助。 + 我们认为我们的首要 使命 是为任何人提供代码, + 不管他们打算用这些代码做什么, 因为这样代码将能够被更广泛地使用, +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。 我认为这是自由软件最基本的, + 同时也是为我们所倡导的一个目标。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(GPL)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index 7dfb54ccf5..099d8a3dff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kernelconfig/chapter.sgml @@ -2,7 +2,7 @@ The FreeBSD Documentation Project The FreeBSD Chinese Documentation Project - Original Revision: 1.140 + Original Revision: 1.142 $FreeBSD$ --> @@ -36,31 +36,31 @@ 建立一个定制的内核 - 内核是&os;操作系统的核心。它用来管理内存,执行 - 安全控制,网络,磁盘访问等等。虽然现在&os;可以更多地 - 进行动态配置,但有时您还是需要重新配置和编译您的内核。 + 内核是 &os; 操作系统的核心。 它负责管理内存、 执行安全控制、 + 网络、 磁盘访问等等。 尽管 &os; 可以动态修改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多, + 但有时您还是需要重新配置和编译您的内核。 - 读完这章,您将了解到: + 读完这章,您将了解: -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个定制的内核。 + 为什么需要建立定制的内核。 - 如何写一个内核配置文件,或修改已存在的配置文件。 + 如何编写内核配置文件,或修改已存在的配置文件。 - 如何使用内核配置文件创建和建立一个新的内核。 + 如何使用内核配置文件创建和联编新的内核。 - 如何安装一个新内核。 + 如何安装新内核。 - 如何在/dev中创建设备节点。 + 如何在 /dev 中创建设备节点。 @@ -73,7 +73,7 @@ -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个定制的内核? + 为什么需要建立定制的内核? 过去, &os; 采用称作 单片式 的内核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内核是一个大的程序, 支持固定的设备, @@ -153,8 +153,10 @@ 如果您的情况不是这样, 只需对目录名作相应的调整即可。 - 如果在您的系统上没有/usr/src/sys这个目录, - 那么内核源代码就没有被安装。最简单的方法是以root身份执行/stand/sysinstall, + 如果在您的系统上 没有 /usr/src/sys 这个目录, + 则说明没有安装内核源代码。 + 最简单的方法是以 root 身份执行 + /stand/sysinstall, 选择Configure, 接着是Distributions, 下来src, @@ -214,7 +216,7 @@ linkend="bibliography">参考书目 一章中找到很多相关书籍。 不过, &os; 也提供了一个更好用的编辑器, 它叫做 ee, 对于新手来说, - 它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 + 这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 您可以修改配置文件中的注释以反映您的配置, 或其他与 GENERIC 不同的地方。 SunOS @@ -729,7 +731,7 @@ options NFS_ROOT # NFS usable as /, requires NFSCLIENTPROCFS, 因为绝大多数调试和监视工具都已经进行了修改, 不再需要 PROCFS: 与 &os; 4.X - 不同, 新安装的 &os; 5.X 默认情况下髌骨挂接它。 + 不同, 新安装的 &os; 5.X 默认情况下并不挂接它。 此外, 6.X-CURRENT 内核在使用 PROCFS 时还必须加入 PSEUDOFS 的支持: @@ -769,21 +771,21 @@ options NFS_ROOT # NFS usable as /, requires NFSCLIENToptions SYSVSHM # SYSV-style shared memory - 提供System V共享内存(SHM)的支持,最常用到SHM的应该是X Window的XSHM延伸, + 提供System V共享内存(SHM)的支持,最常用到SHM的应该是X Window的XSHM延伸, 不少绘图相关程序会自动使用SHM来提供额外的速度。如果您要使用X Window,您最好加入这个选项。 options SYSVSEM # SYSV-style semaphores - 支持System V semaphores,不常用到,只在kernel中占用几百个字节的空间。 + 支持System V 信号量,不常用到,只在kernel中占用几百个字节的空间。 options SYSVMSG # SYSV-style message queues - 支持 System V 消息。 同样地, 这只会在内核中增加数百字节的空间占用。 + 支持 System V 消息。 同样地, 这只会在内核中增加数百字节的空间占用。 &man.ipcs.1; 命令的 选项可以显示出任何用到这些 - System V 机制的进程。 + System V 机制的进程。 options _KPOSIX_PRIORITY_SCHEDULING # POSIX P1003_1B real-time extensions @@ -1071,7 +1073,7 @@ device ppc #device puc - 如果您有由 &man.puc.4 支持的 + 如果您有由 &man.puc.4; 支持的 串行或并行 PCI 卡, 则应去掉这一行的注释。 # PCI Ethernet NICs. @@ -1487,7 +1489,7 @@ device fwe # Ethernet over FireWire (non-standard!) &prompt.root; mv /boot/kernel /boot/kernel.bad -mv /boot/kernel.good /boot/kernel +&prompt.root; mv /boot/kernel.good /boot/kernel 对于 &os; 5.X 之前的版本, 正确的 解除 make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ail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ail/chapter.sgml index 28c42a506b..704674ee18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ail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ail/chapter.sgml @@ -2,7 +2,7 @@ The FreeBSD Documentation Project The FreeBSD Chinese Documentation Project - Original Revision: 1.120 + Original Revision: 1.121 $FreeBSD$ --> @@ -102,17 +102,17 @@ 正确地配置您的网络连接 (). - + - + 正确地为您的邮件服务器配置 DNS 信息 - ()。 - + (). + - + 知道如何安装第三方软件 (). - +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irrors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irrors/chapter.sgml index 05b3034231..5693d1dd0b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irrors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mirrors/chapter.sgml @@ -2,7 +2,7 @@ The FreeBSD Documentation Project The FreeBSD Chinese Documentation Project - Original revision: 1.356 + Original revision: 1.357 $FreeBSD$ --> @@ -41,6 +41,14 @@ FreeBSD CD 和 DVD 光盘可以从许多在线零售商那里买到: + +
+ BSD-Systems + Email: info@bsd-systems.co.uk + WWW: +
+
+
Daemon News Mall @@ -2698,4 +2706,3 @@ doc/zh_* sgml-parent-document: ("../book.sgml" "part" "appendix") End: --> -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network-servers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network-servers/chapter.sgml index fa85b95a6a..cfea8fff63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network-servers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network-servers/chapter.sgml @@ -2,7 +2,7 @@ The FreeBSD Documentation Project The FreeBSD Simplified Chinese Project - Original Revision: 1.30 + Original Revision: 1.31 $FreeBSD$ --> @@ -18,7 +18,7 @@ - Network Servers + 网络服务器 概要 @@ -159,7 +159,7 @@ -l - 纪录成功的连接 + 记录成功的连接 @@ -219,7 +219,7 @@ 当使用主机名方式时,如果IPV4和IPV6都会被绑定到服务, 那么,需要在/etc/inetd.conf.中为该服务 - 的每个对应协议添加一条记录。比如,一个TCP服务需要两条纪录, + 的每个对应协议添加一条记录。比如,一个TCP服务需要两条记录, 一条使用tcp4,另一条使用tcp6 @@ -627,7 +627,7 @@ mountd_flags="-r" 紧接着的这个例子说明了如何输出一个文件系统,尽管具体设定和您 的环境以及网络配置有关。作为实例,为了输出/cdrom 到三个的例子机器,它们有同样域名(因此他们的域名不大对)或者在您的 - /etc/hosts文件里头有纪录。 + /etc/hosts文件里头有记录。 标志将被输出的文件系统置为只读。由于这个标志,远程系统将无法在被输出 的文件系统上写入任何变动。 @@ -1053,16 +1053,1174 @@ host mailhost { - Domain Name System (DNS) + 域名系统 (DNS) + + + 纵览 + BIND + + FreeBSD 在默认情况下使用一个版本的 BIND (Berkeley + Internet Name Domain), 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 DNS 协议实现。 + DNS 是一种协议, 可以通过它将域名同 IP 地址相互对应。 + 例如, 查询 www.FreeBSD.org + 将得到 FreeBSD Project 的 web 服务器的 IP 地址, 而查询 ftp.FreeBSD.org 则将得到响应的 FTP 机器的 + IP 地址。 类似地, 也可以做相反的事情。 查询 IP + 地址可以得到其主机名。 当然, 完成 DNS + 查询并不需要在系统中运行域名服务器。 + + + DNS + DNS 在 Internet 上通过一组略显复杂的权威根域名服务器来组织, + 它的其余部分则由较小规模的域名服务器组成, + 这些服务器提供少量的域名解析服务, 并对域名信息进行缓存。 + + + + 这份文档介绍了 BIND 8.x, 它是 FreeBSD 先前版本所采用的稳定版本。 + BIND 9.x 可以通过 net/bind9 + port 来安装到 FreeBSD 上, 而从 5.3-RELEASE 开始, + 它成为了基本系统的一部分。 + + + + RFC1034 和 RFC1035 定义了 DNS 协议。 + + + + 目前, BIND 由 + Internet Software Consortium + 维护。 + + + + + 术语 + + 要理解这份文档, 需要首先了解一些相关的 DNS 术语。 + + 解析器 (resolver) + 反向 DNS (reverse DNS) + 根域 (root zone) + + + + + + + + 术语 + 定义 + + + + + + 正向 DNS (Forward DNS) + 将域名映射到 IP 地址 + + + + 原点 (Origin) + 表示特定域文件所在的域 + + + + named, BIND, 域名服务器(name server) + 在 FreeBSD 中 BIND 域名服务器软件包的常见叫法 + + + + 解析器 (Resolver) + 计算机用以向域名服务器查询域名信息的一个系统进程 + + + + 反向 DNS (Reverse DNS) + 与正向 DNS 相对; 将 IP 地址映射为主机名 + + + + 根域 + + Internet 域层次的起点。 所有的域都在根域之下, + 类似文件系统中, 文件都在根目录之下那样。 + + + + 域 (Zone) + 独立的域, 子域, 或者由同一机构管理的 DNS 的一部分。 + + + + + + + + 例子 + + + 域的例子: + + + + . 是根域。 + + + org. 是一个根域下的域。 + + + example.org 是 + org. 域之下的域。 + + + foo.example.org. 是 + example.org. 域的子域。 + + + + 1.2.3.in-addr.arpa 是用于表达 3.2.1.* IP 地址空间之下所有 + IP 地址的域。 + + + + + 如您所见, 域名中最细节的部分在它的左边。 + 举例来说, example.org. 要比 + org. 更小, 就像 org. + 要比根域更小一样。 主机名的格局和文件系统类似: + /dev 目录在根目录中, 等等。 + + + + + + 运行域名服务器的理由 + + 域名服务器通常会有两种形式: 权威域名服务器, + 以及缓存域名服务器。 + + 下列情况需要有权威域名服务器: + + + + 想要向全世界提供 DNS 信息, + 并对请求给出权威应答。 + + + 注册了类似 example.org + 的域, 而需要将 IP 指定到其下的主机名上。 + + + 某个 IP 地址块需要反向 DNS 项 (IP 到主机名)。 + + + 需要备份服务器, 或常说的从 (slave) 服务器, + 在主服务器出现问题或无法访问时来应答查询请求。 + + + + 下列情况需要有缓存域名服务器: + + + + 本地的 DNS 服务器能够缓存, + 并比直接向外界的域名服务器请求更快地得到应答。 + + + 减少所需的总体网络流量 (DNS + 流量通常占全部 Internet 流量的 5% 或更多)。 + + + + 当有人查询 www.FreeBSD.org 时,解析器通常会向上级 + ISP 的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, 并获得回应。 如果有本地的缓存 DNS + 服务器, 查询只有在第一次被缓存 DNS 服务器发到外部世界。 + 其他的查询不会发向局域网外, 因为它们已经有在本地的缓存了。 + + + + + DNS 如何运作 + 在 FreeBSD 中, BIND 服务程序被称为 + named, 其原因显而易见。 + + + + + + 文件 + 描述 + + + + + + named + BIND 服务程序 + + + + ndc + 域名服务控制程序 + + + + /etc/namedb + BIND 存放域名信息的位置 + + + + /etc/namedb/named.conf + 域名服务配置文件 + + + + + + + 域文件通常被放在 + /etc/namedb + 目录中, 它们包含域名服务器所提供的 DNS 域的信息。 + + + + + 启动 BIND + + BIND + 启动 + + + 由于 BIND 会在默认情况下安装, 因此配置它相对而言很简单。 + + + 要确保 named 服务程序在引导时被自动启动, + 把下面的行加到 /etc/rc.conf 中: + + named_enable="YES" + 要手工启动服务 (在完成配置之后): + &prompt.root; ndc start + + + + 配置文件 + + BIND + 配置文件 + + + 使用 <command>make-localhost</command> + 一定要: + + &prompt.root; cd /etc/namedb +&prompt.root; sh make-localhost + 以便创建正确的本地 DNS 反向解析域文件 + /etc/namedb/localhost.rev。 + + + + + <filename>/etc/namedb/named.conf</filename> + + // $FreeBSD$ +// +// Refer to the named(8) manual page for details. If you are ever going +// to setup a primary server, make sure you've understood the hairy +// details of how DNS is working. Even with simple mistakes, you can +// break connectivity for affected parties, or cause huge amount of +// useless Internet traffic. + +options { + directory "/etc/namedb"; + +// In addition to the "forwarders" clause, you can force your name +// server to never initiate queries of its own, but always ask its +// forwarders only, by enabling the following line: +// +// forward only; + +// If you've got a DNS server around at your upstream provider, enter +// its IP address here, and enable the line below. This will make you +// benefit from its cache, thus reduce overall DNS traffic in the +Internet. +/* + forwarders { + 127.0.0.1; + }; +*/ + + + 如注视所说, 要从上级的缓存中受益, 可以在此处启用 + forwarders。 在一般情况下, 域名服务器会逐级地查询 + Internet 来找到特定的域名服务器, 直到得到答案为止。 + 启用这个将让它首先查询上级域名服务器 (或另外提供的域名服务器), + 从而从它们的缓存中得到结果。 如果上级域名服务器的负载很重, + 在更快的域名服务器上启用它将有助于改善服务品质。 + + + 127.0.0.1 + 不会 正常工作。 + 一定要把地址改为您上级服务器的 IP 地址。 + + + /* + * If there is a firewall between you and name servers you want + * to talk to, you might need to uncomment the query-source + * directive below. Previous versions of BIND always asked + * questions using port 53, but BIND 8.1 uses an unprivileged + * port by default. + */ + // query-source address * port 53; + + /* + * If running in a sandbox, you may have to specify a different + * location for the dumpfile. + */ + // dump-file "s/named_dump.db"; +}; + +// Note: the following will be supported in a future release. +/* +host { any; } { + topology { + 127.0.0.0/8; + }; +}; +*/ + +// Setting up secondaries is way easier and the rough picture for this +// is explained below. +// +// If you enable a local name server, don't forget to enter 127.0.0.1 +// into your /etc/resolv.conf so this server will be queried first. +// Also, make sure to enable it in /etc/rc.conf. + +zone "." { + type hint; + file "named.root"; +}; + +zone "0.0.127.IN-ADDR.ARPA"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localhost.rev"; +}; + +zone +"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IP6.INT"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localhost.rev"; +}; + +// NB: Do not use the IP addresses below, they are faked, and only +// serve demonstration/documentation purposes! +// +// Example secondary config entries. It can be convenient to become +// a secondary at least for the zone where your own domain is in. Ask +// your network administrator for the IP address of the responsible +// primary. +// +// Never forget to include the reverse lookup (IN-ADDR.ARPA) zone! +// (This is the first bytes of the respective IP address, in reverse +// order, with ".IN-ADDR.ARPA" appended.) +// +// Before starting to setup a primary zone, better make sure you fully +// understand how DNS and BIND works, however. There are sometimes +// unobvious pitfalls. Setting up a secondary is comparably simpler. +// +// NB: Don't blindly enable the examples below. :-) Use actual names +// and addresses instead. +// +// NOTE!!! FreeBSD runs BIND in a sandbox (see named_flags in rc.conf). +// The directory containing the secondary zones must be write accessible +// to BIND. The following sequence is suggested: +// +// mkdir /etc/namedb/s +// chown bind:bind /etc/namedb/s +// chmod 750 /etc/namedb/s + +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running BIND in a sandbox, see + Running named in a sandbox. + + + /* +zone "example.com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s/example.com.bak"; + masters { + 192.168.1.1; + }; +}; + +zone "0.168.192.in-addr.arpa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s/0.168.192.in-addr.arpa.bak"; + masters { + 192.168.1.1; + }; +}; +*/ + named.conf 中, 这是一些转发用的从域以及反向域的例子。 + + 对于每一个新域, 域对应的项必须加到 + named.conf 中。 + + 例如, 最简单的用于 + example.org 域的条目类似下面的样子: + + zone "example.org"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example.org"; +}; + + 这是一个主域, 它由 语句标识出来, + 而信息则在 + /etc/namedb/example.org 域文件中, + 这是由 语句指定的。 + + zone "example.org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example.org"; +}; + + 在从域的例子中, 域的信息从该域的某个主服务器传送过来, + 并保存在指定的文件中。 如果主服务器死掉了或不可达, + 从域名服务器将使用这些传过来的域信息, 从而完成应答。 + + + + 域信息文件 + + 以下是一个用于 example.org 域的主域文件 (保存为 + /etc/namedb/example.org): + + + $TTL 3600 + +example.org. IN SOA ns1.example.org. admin.example.org. ( + 5 ; Serial + 10800 ; Refresh + 3600 ; Retry + 604800 ; Expire + 86400 ) ; Minimum TTL + +; DNS Servers +@ IN NS ns1.example.org. +@ IN NS ns2.example.org. + +; Machine Names +localhost IN A 127.0.0.1 +ns1 IN A 3.2.1.2 +ns2 IN A 3.2.1.3 +mail IN A 3.2.1.10 +@ IN A 3.2.1.30 + +; Aliases +www IN CNAME @ + +; MX Record +@ IN MX 10 mail.example.org. + + + 请注意以 . 结尾的主机名是全称主机名, 而结尾没有 + . 的则是相对于原点的主机名。 例如, + www 将被转换为 + www.原点. + 在这个假想的域信息文件中, 我们的原点是 + example.org., 因此 www + 将被当作 www.example.org.。 + + + + 域信息文件的格式如下: + + 记录名 IN 记录类型 值 + + + DNS + 记录 + + + 最常用的 DNS 记录: + + + + + SOA + + 域权威开始 + + + + NS + + 权威域名服务器 + + + + A + + 主机地址 + + + + CNAME + + 别名对应的正规名称 + + + + MX + + 邮件传递服务器 + + + + PTR + + 域名指针 (用于反向 DNS) + + + + + +example.org. IN SOA ns1.example.org. admin.example.org. ( + 5 ; Serial + 10800 ; Refresh after 3 hours + 3600 ; Retry after 1 hour + 604800 ; Expire after 1 week + 86400 ) ; Minimum TTL of 1 day + + + + + + example.org. + + 域名, 同时也是这个域信息文件的原点。 + + + + ns1.example.org. + + 该域的主/权威域名服务器。 + + + + admin.example.org. + + 此域的负责人的电子邮件地址, + 其中 @ 被换掉了。 + (admin@example.org 对应 + admin.example.org) + + + + + 5 + + 文件的序号。 每次修改域文件时都必须增加这个数字。 + 现今, 许多管理员会考虑使用 + yyyymmddrr 这样的格式来表示序号。 + 2001041002 通常表示上次修改于 + 04/10/2001, 而后面的 + 02 则表示在那天的第几次修改。 + 序号非常重要, 它用于通知从域服务器更新数据。 + + + + + +@ IN NS ns1.example.org. + + + 这是一个 NS 项。 每个准备提供权威应答的服务器都必须有一个对应项。 + 这里的 @ 表示 + example.org.。 + @ 会被理解为原点。 + + + +localhost IN A 127.0.0.1 +ns1 IN A 3.2.1.2 +ns2 IN A 3.2.1.3 +mail IN A 3.2.1.10 +@ IN A 3.2.1.30 + + + A 记录代表及其名。 如上面看到的, + ns1.example.org 将解析为 + 3.2.1.2。 在此再次使用了原点符, + @, 它表示 + example.org 应解析为 + 3.2.1.30。 + + + +www IN CNAME @ + + + 正规名记录通常用于对某台机器的别名给出对应的正式名字。 + 在这个例子中, www 是名字为原点, 或者说 + example.org + (3.2.1.30) 那台机器的别名。 + CNAMEs 可以用来提供主机的别名, 或将同一名字在多台机器上作轮询。 + + + + MX 记录 + + + +@ IN MX 10 mail.example.org. + + + MX 记录表示哪个邮件服务器负责接收发到这个域的邮件。 + mail.example.org 是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, + 而 10 则是它的优先级。 + + + + 可以有多台邮件服务器, 其优先级分别是 3, 2, + 1。 向 example.org 进行投递的邮件服务器首先会尝试优先级最高 + (数字最小) 的 MX, 然后是较低优先级的, 等等, 直到成功地投递了邮件为止。 + + + + 对于 in-addr.arpa 域名信息文件 (反向 DNS), 使用了同样的格式, + 只是 PTR 项代替了 A 或 CNAME 的位置。 + + + $TTL 3600 + +1.2.3.in-addr.arpa. IN SOA ns1.example.org. admin.example.org. ( + 5 ; Serial + 10800 ; Refresh + 3600 ; Retry + 604800 ; Expire + 3600 ) ; Minimum + +@ IN NS ns1.example.org. +@ IN NS ns2.example.org. + +2 IN PTR ns1.example.org. +3 IN PTR ns2.example.org. +10 IN PTR mail.example.org. +30 IN PTR example.org. + + 这个文件给出了上述假想域中 IP 地址到域名的映射关系。 + + + + + 缓存域名服务器 + + BIND + 缓存域名服务器 + + + 缓存域名服务器是对任何域都不提供权威解析的域名服务器。 + 它自己简单地完成查询, 并记住这些查询以备后续使用。 + 要建立这样的服务器, 只需像平时一样配置一个域名服务器, + 而不配置域就可以了。 + - Running <application>named</application> in a Sandbox ** 翻译进行中 ** + 在沙盒中运行 <application>named</application> BIND - running in a sandbox + 在沙盒中运行 - + + chroot + + 要更安全地运行 &man.named.8;, 应该以非特权用户来运行它, + 并配置为 &man.chroot.8; 到一个沙盒目录中。 + 这使得 named 服务无法访问任何沙盒外面的东西。 + 假如 named 被攻破, + 这将减少它所能带来的破坏。 默认情况下, FreeBSD 提供了名为 + bind 的用户和组来完成这样的目的。 + + 许多人建议不这样做, 而 + named 配置为 chroot, + 您应该在一个 &man.jail.8; 中运行 named。 + 这一节并不涵盖这种情形。 + + + 由于 named 没有办法访问沙盒外面的任何东西 + (例如共享库, 日志 socket 等等), 您需要做许多事情来让 + named 正常工作。 下面的清单假定沙盒是 + /etc/namedb 而您没有事先改过这个目录中的内容。 + 以 root 的身份完成下列步骤: + + + + 创建 named + 需要访问的所有目录: + + &prompt.root; cd /etc/namedb +&prompt.root; mkdir -p bin dev etc var/tmp var/run master slave +&prompt.root; chown bind:bind slave var/* + + + + + + named 只需要写这些目录, + 这也是我们赋予它的全部权限。 + + + + + + 重新组织基本的域和配置文件: + &prompt.root; cp /etc/localtime etc +&prompt.root; mv named.conf etc && ln -sf etc/named.conf +&prompt.root; mv named.root master + +&prompt.root; sh make-localhost && mv localhost.rev localhost-v6.rev master +&prompt.root; cat > master/named.localhost +$ORIGIN localhost. +$TTL 6h +@ IN SOA localhost. postmaster.localhost. ( + 1 ; serial + 3600 ; refresh + 1800 ; retry + 604800 ; expiration + 3600 ) ; minimum + IN NS localhost. + IN A 127.0.0.1 +^D + + + + 这使得 named 能够将正确的时间传递给 + &man.syslogd.8;。 + + + + + + + syslog + 日志 + DNS + + 如果您在运行 &os; 在 4.9-RELEASE 之前的版本, 需要联编一个静态连接的 + named-xfer, 并将其复制到沙盒中: + + 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/lib/libisc +&prompt.root; make cleandir && make cleandir && make depend && make all +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/lib/libbind +&prompt.root; make cleandir && make cleandir && make depend && make all +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/libexec/named-xfer +&prompt.root; make cleandir && make cleandir && make depend && make NOSHARED=yes all +&prompt.root; cp named-xfer /etc/namedb/bin && chmod 555 /etc/namedb/bin/named-xfer + + 在把静态连接的 + named-xfer 装好之后需要清理一下, + 以免将过时的库或程序留在您的源代码副本中: + + 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/lib/libisc +&prompt.root; make cleandir +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/lib/libbind +&prompt.root; make cleandir +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/libexec/named-xfer +&prompt.root; make cleandir + + + + 据说这一步有时会失败。 如果您遇到这样的问题, 执行下面的命令: + + &prompt.root; cd /usr/src && make cleandir && make cleandir + + 并删除 /usr/obj 目录: + + &prompt.root; rm -fr /usr/obj && mkdir /usr/obj + + 这将把任何 垃圾 从您的源代码目录中删除, + 而后续工作将得以正常进行。 + + + + 如果您运行 &os; 的 4.9-RELEASE 或更新的版本, 则默认情况下 + /usr/libexec 中的 named-xfer + 副本已经是静态连接的了。 您可以简单地把它用 &man.cp.1; 复制到沙盒中。 + + + + 做一个 named + 能够看到并写入的 dev/null + + &prompt.root; cd /etc/namedb/dev && mknod null c 2 2 +&prompt.root; chmod 666 null + + + + /var/run/ndc 符号链接到 + /etc/namedb/var/run/ndc + + &prompt.root; ln -sf /etc/namedb/var/run/ndc /var/run/ndc + + + 这主要是避免每次都不得不指定 &man.ndc.8; + 的选项。 由于 + /var/run 会在每次启动时删除, + 如果您发现这是您在每次启动时都需要做的事情, + 则可以在 root 的 + crontab 中增加相应的条目, 并使用 + 选项。 参见 &man.crontab.5; + 以了解更多细节。 + + + + + + + syslog + 日志 + named + + 配置 &man.syslogd.8; 来创建一个 named + 可以写的 log socket。 要完成它, 需要将 + -l /etc/namedb/dev/log 加到 + /etc/rc.conf 的 + syslogd_flags 变量中。 + + + + + chroot + + 启动 named 并让它自动地把自己 + chroot 到沙盒中, 方法是把下面的内容加到 + /etc/rc.conf + + named_enable="YES" +named_flags="-u bind -g bind -t /etc/namedb /etc/named.conf" + + + 请注意配置文件 + /etc/named.conf 是以 + 相对于沙盒 的完整路径来指定的, + 例如上面那一行, 文件所在的目录实际上是 + /etc/namedb/etc/named.conf + + + + + 下一步是编辑 + /etc/namedb/etc/named.conf 让 + named 直到需要加载哪些域, + 以及它们在磁盘上的位置。 您可以用注释掉的那个例子 + (没有明确地注释掉的哪些和不在沙盒中运行 DNS 服务器时的配置无异): + + options { + directory "/"; + named-xfer "/bin/named-xfer"; + version ""; // Don't reveal BIND version + query-source address * port 53; +}; +// ndc control socket +controls { + unix "/var/run/ndc" perm 0600 owner 0 group 0; +}; +// Zones follow: +zone "localhost" IN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master/named.localhost"; + allow-transfer { localhost; }; + notify no; +}; +zone "0.0.127.in-addr.arpa" IN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master/localhost.rev"; + allow-transfer { localhost; }; + notify no; +}; +zone "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0.ip6.int"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master/localhost-v6.rev"; + allow-transfer { localhost; }; + notify no; +}; +zone "." IN { + type hint; + file "master/named.root"; +}; +zone "private.example.net" in { + type master; + file "master/private.example.net.db"; + allow-transfer { 192.168.10.0/24; }; +}; +zone "10.168.192.in-addr.arpa" in { + type slave; + masters { 192.168.10.2; }; + file "slave/192.168.10.db"; +}; + + + + + directory 语句被指定为 + /, 因为所有的 + named 需要在这个文件中 + (这相当于在 普通 模式下运行时的 + /etc/namedb)。 + + + + 指定到 named-xfer 执行文件的完整路径 (相对 + named 的参照系)。 这是必须的步骤, + 因为 named 在默认情况下会从 + /usr/libexec 查找 named-xfer + + 指定文件名 (相对于前面的 + directory 语句指定的目录), + named 将在这里查找域信息文件。 + + 指定文件名 (相对于前面的 + directory 语句指定的目录), + named 将在这里写入成功地从主服务器拿到的域信息文件副本。 + 这使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的步骤中将 slave 的属主改为 + bind 的原因。 + + + + 完成这些配置之后, 您可以重新启动服务器, 或重启 + &man.syslogd.8; 服务并启动 &man.named.8;, 以确认 + syslogd_flags 和 + named_flags 的新值生效了。 + 现在您应该已经在沙盒中运行 named 了! + + + + + 安全 + + 尽管 BIND 是最为常用的 DNS 实现, 但它总是有一些安全问题。 + 时常会有人发现一些可能的甚至可以利用的安全漏洞。 + + + + 经常阅读 CERT 的安全公告并订阅 + &a.security-notifications; 会是一个帮助您时刻了解最新 + Internet 和 FreeBSD 安全问题的好习惯。 + + + 如果出现了问题, 将代码升级到最新版本并重新联编 + named 不会带来任何麻烦。 + + + + 进一步阅读 + + BIND/named 联机手册: + &man.ndc.8; &man.named.8; &man.named.conf.5; + + + + 官方的 ISC BIND + 页面 + + + + + BIND FAQ + + + + O'Reilly + DNS 和 BIND 第4版 + + + + RFC1034 + - 域名 - 概念和工具 + + + + RFC1035 + - 域名 - 实现及其标准 + + + + + + + + + + Tom + Rhodes + 撰写者 + + + + <acronym>BIND</acronym>9 和 &os; + + + + bind9 + 安装 + + &os; 5.3 将 + BIND9 DNS 服务软件引入了发行包。 + 与此同时, 这带来了新的安全特性, 文件布局, 以及自动的 + &man.chroot.8; 配置。 这一节包含两部分, + 第一部分讨论了新特性以及如何配置它们, 而后一部分则介绍了升级的步骤, + 它将帮您顺利地迁移到 &os; 5.3。 从此开始, 服务器将被简写为 + &man.named.8; 而不是 BIND。 + 这一节跳过了前一节中所介绍的术语以及一些理论上的讨论, 因此, + 建议您阅读前一节然后再看这一节。 + + named 的配置文件目前存放在 + /var/named/etc/namedb/, + 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些修改。 这也是绝大多数配置所在的位置。 + + + 配置主域 + + 要配置主域您需要进入 + /var/named/etc/namedb/ + 并执行下面的命令: + + &prompt.root; sh make-localhost + + 如果一切正常, 则将在 + master 目录中建立两个新的文件。 + 它们的文件名是 localhost.rev 和 + localhost-v6.rev, 分别用来解析本地的名字和 + IPv6 配置中的名字。 作为默认的配置文件, + 它们已经在 named.conf 文件中进行了定义。 + + + + 配置从域 + + 可以通过配置从域来提供额外的域或子域的解析。 + 多数情况下, master/localhost.rev + 可以复制到 slave + 中并进行修改。 一旦完成, 这些文件就可以加入到 + named.conf 类似 + example.com 的配置中: + + zone "example.com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slave/example.com"; + masters { + 10.0.0.1; + }; +}; + +zone "0.168.192.in-addr.arpa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slave/0.168.192.in-addr.arpa"; + masters { + 10.0.0.1; + }; +}; + + 请注意在这个例子中, 主服务器的 + IP 地址指明了我们要从哪里把域传过来; + 那台服务器本身并不一定要作为对外的 + DNS 服务器来用。 + + + + 系统的初始配置 + + 为了让 named 服务能够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, + 需要把下面的选项加到 rc.conf 文件中: + + named_enable="YES" + + 尽管还有其他的一些可用选项, 这是运行域名服务器所需要的最小配置。 + 请参考 &man.rc.conf.5; 联机手册了解更多的选项。 在 + rc.conf 中进行了这些配置之后, + 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行来启动 named + + &prompt.root; /etc/rc.d/named start + + + + <acronym>BIND</acronym>9 的安全 + + 尽管 &os; 会自动地将 named 放到一个 + &man.chroot.8; 环境中, 您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更严密的措施来防止可能的针对 + DNS 服务的攻击。 + + + 查询访问控制表 + + 查询访问控制表可以用来限制对于域的查询。 + 这些配置通过在 acl 语句中列出的 + IP 地址来发挥作用。 要允许一个子网查询 + example.org 中的主机, 可以做下面的定义: + + acl "example.com" { + 192.168.0.0/24; +}; + +zone "example.com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slave/example.com"; + masters { + 10.0.0.1; + }; + allow-query { example.com; }; +}; + +zone "0.168.192.in-addr.arpa" { + type slave; + file "slave/0.168.192.in-addr.arpa"; + masters { + 10.0.0.1; + }; + allow-query { example.com; }; +}; + + + + 限制版本查询 + + 允许查询 DNS 服务的版本, + 可能会给攻击者敞开方便之门。 + 心存恶意的用户能够利用这一信息找到存在已知漏洞的服务器, + 并对其实施攻击。 在 named.conf + 的 options 小节中可以伪造版本字符串: + + options { + directory "/etc/namedb"; + pid-file "/var/run/named/pid"; + dump-file "/var/dump/named_dump.db"; + statistics-file "/var/stats/named.stats"; + version "None of your business"; + +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pgpkeys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pgpkeys/chapter.sgml index 97b5c70cfe..9290602717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pgpkeys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pgpkeys/chapter.sgml @@ -2,7 +2,7 @@ The FreeBSD Documentation Project The FreeBSD Simplified Chinese Project - Original Revision: 1.242 + Original Revision: 1.246 $FreeBSD$ --> @@ -1265,7 +1265,7 @@ permit port ttyd0 所启动的服务的连接请求。 在基本配置之后将讨论更复杂的情况。 基本配置的形式通常是 - 服务 : 主机选项 : 动作。 + 服务 : 地址 : 动作。 这里 服务 是从 inetd 启动的服务程序的名字。 而 地址 可以使任何有效的主机名、 一个 @@ -2724,8 +2724,8 @@ jdoe@example.org any 从而避免了将自己锁在外面的尴尬局面。 - 目前一共有五个与 IPFW 有关的内核选项: - + 目前一共有四个与 IPFW 有关的内核选项: + options IPFIREWALL @@ -2776,9 +2776,9 @@ jdoe@example.org - + 先前版本的 FreeBSD 包括了一个 - IPFIREWALL_ACCT 选项。 它现在已经过时了, + IPFIREWALL_ACCT 选项。 它现在已经过时了, 因为新的防火墙代码已经包括了审计机制。 @@ -3511,7 +3511,7 @@ An optional company name []:Another Name上述步骤将在当前目录中生成两个新文件: 一个是权威发证机构的签名文件, myca.key 另一个则是证书本身, new.crt。 这些文件应放到一个目录中, 通常推荐放在 - /etc 下, 且只能被 root 读取。 + /etc 下, 且只能被 root 读取。 0600 这样的权限应该就足够了, 您可以用 chmod 来完成修改。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serialcomms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serialcomms/chapter.sgml index 00bdbda953..de65efba07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serialcomms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serialcomms/chapter.sgml @@ -1833,7 +1833,7 @@ raisechar=^^ 例如, 如果您从内部控制台启动, 您可以使用 来直接使用启动引导器和内核来使用串口作为它的控制台设备。 另外, 如果您从串口启动, 您可以使用 - 来告诉启动引导器和内核使用显示设备作为控制台。/para> + 来告诉启动引导器和内核使用显示设备作为控制台。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users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users/chapter.sgml index 5260329caf..4bcd03f5e9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users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users/chapter.sgml @@ -1,7 +1,7 @@ @@ -564,7 +564,7 @@ Other information: NIS 是自动支持的, 不一定要在命令前指定 yp。 如果这让您有点不太明白, 不必担心, - NIS 将在 介绍。 + NIS 将在 介绍。 diff --git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x11/chapter.sgml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x11/chapter.sgml index b61d47af4d..2e5e1a6514 100644 --- a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x11/chapter.sgml +++ b/zh_CN.GB2312/books/handbook/x11/chapter.sgml @@ -2,7 +2,7 @@ The FreeBSD Documentation Project The FreeBSD Simplified Chinese Project - Original Revision: 1.152 + Original Revision: 1.154 $FreeBSD$ --> @@ -461,7 +461,7 @@ 微调 X11 - 接下来是调整 xorg.conf.new (或 XF86Config.new, 如果运行 &xfree86 的话) + 接下来是调整 xorg.conf.new (或 XF86Config.new, 如果运行 &xfree86; 的话) 配置文件并作测试。 用文本编辑器如 &man.emacs.1; 或 &man.ee.1; 打开这个文件。 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为当前系统的显示器设置刷新率。 这些值包括垂直和水平的同步频率。 把它们加到 -- cgit v1.2.3